微營銷4論社交關系
作者:張旭東 2013-11-11
最近一段時間,移動互聯的社交網絡山呼海嘯,從網易和中國電信推出的易信,到新浪悄悄推出微米,再后來輪到阿里巴巴強勢出擊,強推微淘和來往,加上之前的老社交平臺,移動互聯社交網絡進入戰國時代,這又刺激了諸多網絡營銷FromEMKT.com.cn人的腦神經,諸多培訓、理論層出不窮,讓人目不暇接,究竟怎樣才能做好微營銷?筆者將結合自己近4年的移動互聯社交經歷與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繼續探討微營銷,今天的討論范圍是:社交網絡的強關系和弱關系。
根據新浪2013Q1財報顯示其總注冊用戶達到5.36億,日活躍用戶達到4980萬,月活1.3億,而2012年財報數據則顯示有75%的活躍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微博。
而微信的增長勢不可擋。從0到1億,14個月;用1億到2億用了半年;2億到3億,約4個月;此后每5個月增長1億。據媒體報道,騰訊內部人士透露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6億。
最早發跡的新浪微博充分發揮了母公司新浪網的強媒體屬性,過名人效應啟動,熱點事件助推,迅速成長為中國具有社會價值的社會化媒體,盡管在微博的發展過程中,新浪也一度寄望于將微博打造成一個同時擁有強弱關系的社交網絡。無奈強于媒體運作的基因和對用戶產品開發經驗的缺乏導致微博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社會化媒體平臺。它滿足了大眾對于明星名人及熱點事件的及時迅速的窺探欲。
隨后出世的微信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微信同樣延續了母公司的基因,基于QQ時代積累的社會關系迅速復制到手機移動端,以雙向關注機制建立起QQ那樣的強關系網絡。
微博的活躍度下降是因為對普通用戶而言,他們的社會關系在微博上越來越弱,自己發的內容漸漸缺乏來自好友的反饋。
用戶的強關系被微信的朋友圈轉移了,通過雙向關注剔除了陌生非好友帳號,保證了朋友圈都是熟悉的朋友,也保證了內容的少量,不被好友遺漏,被閱讀被回復的概率更高,這有效的提升了微信的活躍度。
鑒于此,一般人認為微博和微信代表了媒體屬性和社交屬性這兩端。微博在左端,擁有最強的媒體屬性和開放度,但屬于弱關系。微信在右邊,擁有最強的用戶社會關系和封閉性屬于強關系。
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未必。
先來看看人們的社交圈(包括線上,線下)。在當前的社會空間中,尤其是城市人群,其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休閑環境多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其社交圈也會處于不斷的新陳代謝中,有老朋友的遠去,也有新朋友的到來,有線下認識線上深化關系的,也有線上認識線下深化關系的,由于手機上網的普及,以及網絡管理的逐漸規范、上網常識的積累、城市擴大化、車多路堵等多種因素的作用,兩線融合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朋友圈也在不斷新舊更替。如果3天不上網,你是否還能坐的住?看看10多面前的手抄電話本,有多少人已經1年沒聯系了?別難過,這就是工業化的結果,與小農經濟不同,中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小農經濟上的。
再來看看朋友圈的人,都在哪些社交平臺上消耗時間?
想看看新聞,你會上哪個平臺?首選應該是新浪微博吧?想看看朋友們都在干嘛,首選應該是騰訊微信吧?
二者是割裂的嗎?還是來看看事實吧。
筆者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既玩微博又玩微信,其中,70%以上是同步發送相同內容。
僅玩騰訊微信的不到10%,其中又以小城市的老朋友,同學,親戚居多,大中型城市的基本雙微都玩;同樣,僅玩微博不玩微信的人也不多,其中,大號們基本還留在微博平臺上。
筆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微博火爆的時候,很多網友的段子出來后轉發評論的人比較多,博主一般懶得理睬我的轉發或者評論,現在微博熱潮褪去,幾乎所有博友的轉發評論都成倍衰減,這時候,博主與我的互動反而多了起來。微信朋友圈的互動基本也呈現這種互動規律。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強關系與弱關系平臺,不僅僅由平臺屬性決定,還與使用者的朋友圈在哪里消耗時間決定。你的朋友都玩微博少玩微信,那么,微博平臺就是你的強關系平臺,雖然他的媒體屬性強過社交屬性,反之亦然。
2、社交不僅僅是看到,更重要的是互動,無論你是他的微博好友還是微信好友,但對方從來不理睬你,或者從不與你主動交流,即使你在他的微信圈也未必是強關系。
3、強關系和弱關系,不僅僅是由社交網絡決定,還由線下關系決定,有時候,關系越好的人,可能在社交網絡上與你越冷淡,因為你們不需要再通過虛擬的社交網絡來增進感情,雖然二線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但生活中總有特例,不然怎么會有奇跡?
根據新浪2013Q1財報顯示其總注冊用戶達到5.36億,日活躍用戶達到4980萬,月活1.3億,而2012年財報數據則顯示有75%的活躍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微博。
而微信的增長勢不可擋。從0到1億,14個月;用1億到2億用了半年;2億到3億,約4個月;此后每5個月增長1億。據媒體報道,騰訊內部人士透露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6億。
最早發跡的新浪微博充分發揮了母公司新浪網的強媒體屬性,過名人效應啟動,熱點事件助推,迅速成長為中國具有社會價值的社會化媒體,盡管在微博的發展過程中,新浪也一度寄望于將微博打造成一個同時擁有強弱關系的社交網絡。無奈強于媒體運作的基因和對用戶產品開發經驗的缺乏導致微博最終還是成為了一個社會化媒體平臺。它滿足了大眾對于明星名人及熱點事件的及時迅速的窺探欲。
隨后出世的微信選擇了一條不同的道路。微信同樣延續了母公司的基因,基于QQ時代積累的社會關系迅速復制到手機移動端,以雙向關注機制建立起QQ那樣的強關系網絡。
微博的活躍度下降是因為對普通用戶而言,他們的社會關系在微博上越來越弱,自己發的內容漸漸缺乏來自好友的反饋。
用戶的強關系被微信的朋友圈轉移了,通過雙向關注剔除了陌生非好友帳號,保證了朋友圈都是熟悉的朋友,也保證了內容的少量,不被好友遺漏,被閱讀被回復的概率更高,這有效的提升了微信的活躍度。
鑒于此,一般人認為微博和微信代表了媒體屬性和社交屬性這兩端。微博在左端,擁有最強的媒體屬性和開放度,但屬于弱關系。微信在右邊,擁有最強的用戶社會關系和封閉性屬于強關系。
事實果真如此嗎?筆者認為,未必。
先來看看人們的社交圈(包括線上,線下)。在當前的社會空間中,尤其是城市人群,其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休閑環境多處于一個動態的過程,因此,其社交圈也會處于不斷的新陳代謝中,有老朋友的遠去,也有新朋友的到來,有線下認識線上深化關系的,也有線上認識線下深化關系的,由于手機上網的普及,以及網絡管理的逐漸規范、上網常識的積累、城市擴大化、車多路堵等多種因素的作用,兩線融合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人們越來越依賴網絡,朋友圈也在不斷新舊更替。如果3天不上網,你是否還能坐的住?看看10多面前的手抄電話本,有多少人已經1年沒聯系了?別難過,這就是工業化的結果,與小農經濟不同,中國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小農經濟上的。
再來看看朋友圈的人,都在哪些社交平臺上消耗時間?
想看看新聞,你會上哪個平臺?首選應該是新浪微博吧?想看看朋友們都在干嘛,首選應該是騰訊微信吧?
二者是割裂的嗎?還是來看看事實吧。
筆者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既玩微博又玩微信,其中,70%以上是同步發送相同內容。
僅玩騰訊微信的不到10%,其中又以小城市的老朋友,同學,親戚居多,大中型城市的基本雙微都玩;同樣,僅玩微博不玩微信的人也不多,其中,大號們基本還留在微博平臺上。
筆者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前微博火爆的時候,很多網友的段子出來后轉發評論的人比較多,博主一般懶得理睬我的轉發或者評論,現在微博熱潮褪去,幾乎所有博友的轉發評論都成倍衰減,這時候,博主與我的互動反而多了起來。微信朋友圈的互動基本也呈現這種互動規律。
好了,說了這么多,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強關系與弱關系平臺,不僅僅由平臺屬性決定,還與使用者的朋友圈在哪里消耗時間決定。你的朋友都玩微博少玩微信,那么,微博平臺就是你的強關系平臺,雖然他的媒體屬性強過社交屬性,反之亦然。
2、社交不僅僅是看到,更重要的是互動,無論你是他的微博好友還是微信好友,但對方從來不理睬你,或者從不與你主動交流,即使你在他的微信圈也未必是強關系。
3、強關系和弱關系,不僅僅是由社交網絡決定,還由線下關系決定,有時候,關系越好的人,可能在社交網絡上與你越冷淡,因為你們不需要再通過虛擬的社交網絡來增進感情,雖然二線的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但生活中總有特例,不然怎么會有奇跡?
掃一掃,轉到手機閱讀:
回復 263058 到 家紡網 微信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隨時隨地看,還可以轉發到朋友圈哦。
熱點資訊
熱點圖文

抗“疫”,悅達家紡率先研制抗病毒床品,多渠道開展營銷活動
疫情(qing)當下,眾(zhong)多家(jia)紡企業積極(ji)響(xiang)應政府號召,紛紛投入到抗“疫”的激戰中來(lai),悅(yue)達家(jia)紡作(zuo)為國(guo)內知名品牌,走在了行(xing)業的前沿(yan),悅(yue)達家(jia)...

打破淡季營銷困局
一家(jia)(jia)中小(xiao)型家(jia)(jia)紡公司(si),銷售淡旺(wang)季(ji)明顯,年(nian)復一年(nian)的(de)波動性(xing)營銷軌跡(ji)給企業(ye)發展帶來(lai)不小(xiao)的(de)羈絆(ban),如何才能(neng)改變這(zhe)種“半年(nian)夠(gou)吃半年(nian)餓肚...

品牌,你過節了嗎?
網絡上(shang)轟轟烈(lie)烈(lie)的(de)造節運動還(huan)在繼續。京東“6·18”大促首輪數據公(gong)布(bu),6月18日全天下單量同比去年增(zeng)長超過100%。去年6...

如何讓展會營銷達到預期效果
對于一個計劃開拓地區(qu)市(shi)場或(huo)者全國市(shi)場的行業企業來說(shuo),參展可以較快的提升知(zhi)名度、獲得新客戶,起到迅速推廣市(shi)場的作用。然而,...

營銷的價值在于激發用戶的購買欲
購(gou)買力是偽命題,購(gou)買欲(yu)(yu)(yu)才(cai)是王(wang)道在市(shi)場營銷中(zhong),關于購(gou)買力與購(gou)買欲(yu)(yu)(yu)的(de)談(tan)論研(yan)究(jiu)已(yi)經深入人(ren)心了(le),人(ren)人(ren)都希望找到那些既有購(gou)買欲(yu)(yu)(yu)望,...










